中国青年网北京7月17日电(记者 刘尚君)凌晨的十里河地铁轨道,在京港地铁电力维修工程师的操作下,一款轻便式接触线连续磨耗测量仪“上线”营业,为地铁运营安全增添智能防线。
这款作用于接触网的地铁检修智能装备,集成了智能算法、光电传感与激光成像等前沿科技,作业时如同为接触网装上了高精度的“检测眼”和“智慧脑”,能够沿着接触网进行全覆盖、连续化的检测,毫米级地捕捉磨损痕迹。
京港地铁电力维修工程师操作接触线连续磨耗测量仪进行接触网检修。
京港地铁供电工程经理李萌介绍,接触网肩负着为列车稳定输送电能的重任。列车运行时,受电弓与接触网持续摩擦,接触网磨损状况直接关系到供电的稳定性与列车的行车安全。因此,对接触网的“磨耗检测”尤为重要。为了突破传统人工检测方式的局限,京港地铁从开发设计、原型打造,到实地测试、参数调校,经过三年多的试点打磨、数千公里的数据积累以及关键技术的突破,创新研发了这款“轻便式接触线连续磨耗测量仪”。
相较于传统的人工检测来说,“轻便式接触线连续磨耗测量仪”实时捕捉接触网宽度、高度、磨耗面积及偏磨角度等关键参数,测量误差仅±0.02毫米,较传统使用行业通用的游标卡尺测量,其精准度提升了10倍。此外,该设备可对接触网磨耗情况进行自动化全覆盖连续测量,每米采集超100个数据点,相比传统人工每250米仅选取5-7个点位检测,其数据密度大幅提高,有效提升了检测的全面性与准确性。
京港地铁电力维修工程师操作接触线连续磨耗测量仪进行接触网检修。
作业现场,维修人员通过手持终端控制设备“前进”“后退”“停止”“测量”等操作。京港地铁电力维修工程师刘德龙介绍,以京港地铁14号线十里河至北工大西门区段为例,在夜间有限的作业时间内,以传统人工模式完成2.2公里的接触网检测及维护需要2天,该设备投入使用后,可在人工维护的基础上,辅以自动检测,相同区段则仅需1天即可完成,效率提升1倍。
京港地铁电力维修工程师操作接触线连续磨耗测量仪进行接触网检修。
检测中,该设备还可实现数据实时传输,让工作人员随时掌握接触网“健康指数”。其应用让传统“单点采集+数据统计+人工分析+专项维修”模式升级为“现场诊断+就地治理”一站式模式,是“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的又一实践。目前,“轻便式接触线连续磨耗测量仪”已纳入京港地铁常态化检修体系,这一创新成果于今年荣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发明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