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物联网频道

首页 >> 左侧要闻 >> 正文

探馆服贸会 航天“黑科技”服务“一带一路”万千新“气象”

发稿时间:2023-09-04 16:52: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从海上丝路的灯塔气象站到南极、珠峰科考频繁使用的探空仪,从服务日常的气象探测到为防灾减灾提供保障支撑……在今年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现场,来自航天产业的气象建设成果精彩亮相。这些气象“黑科技”不仅凝结了精密检测的新技术,更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贡献。

  展会现场,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3所展示了气象精密监测代表产品——边界层风廓线雷达的模型。23所是我国第一台风廓线雷达研制单位,也目前是全球风廓线雷达产品系列最全的研制单位,产品可探测覆盖从地面20米至90公里高空的完整风场数据,在气象观测、气象业务与研究、人工影响天气、环境监测、航空保障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现场展示的风廓线雷达,利用其卓越的组网探测优势,实时、连续精准监测三维风场数据,为海外多地用户提供精细化的气象服务。

  巴掌大小白色盒子状的导航探空仪在现场也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在雪龙号南极科考、珠峰科考等科学研究中,这个“盒子”被频繁使用。现场展出的导航体制探空仪产品性能稳定、数据准确性高,出口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家,在相关国家高空观测网络建设中取得广泛应用。

  除了陆上的气象服务,积极探索海洋气象服务新模式,也是“丝路海运”行稳致远必不可少的重要保障。

  我国首座灯塔气象观测站“丝路海运”自动气象观测站位于福建厦门港九节礁,这座海岛气象站就是23所航天新气象为保障国家“一带一路”航线运行特意设计的一型海上气象观测站,创新性地选址并建设于灯塔上,开创了港航气象服务的先河。

  该气象观测站适应高温、高盐雾、强风等海洋环境,除了24小时实时观测风、温、湿、压等信息,还根据需求增加海水表面温度、盐度、潮水高度等专门水文观测信息,充分满足岛屿和海滨气象观测自动化需求。建设以来,为气象预警、航线安排、货物流通等提供有益的气象数据信息。据估计,气象信息的精细化、高效获得,能有效提升港口约10%的雾天通航效率,保障船舶通行安全,为海上丝绸之路保驾护航。(记者 刘尚君)

责任编辑: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