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宣传中心会同中国国家博物馆、新华社中国图片社联合举办的“网络发展新图景”成就展(以下简称“成就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启幕。
中国移动携多项展品参展,覆盖卫星通信、5G-A技术、应急通信、芯片研发等关键领域,全面展示以“顶天立地”的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我国从“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的高质量发展成果。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以下简称“成研院”)5G网联无人机机载智能终端哈勃一号、基于翼龙大型固定翼无人机平台应急通信系统等创新成果亮相空基网络展区,成为展览亮点。
当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基础网络,形成网络、算力、新技术设施全面发展的格局,各种天基、空基、地基、海基网络服务不断涌现,“空天地海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在空基网络建设过程中,成研院自主研发出业界首款5G网联无人机机载智能终端哈勃一号,为无人机提供低时延、大带宽、高可靠的5G网络接入能力,把无人机变成一部可以接收5G信号的“数据终端”,实现对无人机超视距控制和数据远程回传,并为无人机提供飞行监管和视频推流能力。哈勃一号完美适配中国移动5G网络,且具备低功耗、安装拆卸便捷等特点,目前已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型号进网许可和型号核准认证。
成研院围绕推动低空经济发展,构建国家大应急通信框架,创新突破技术装备,夯实网络基础,加强在“三断”场景下应急救援保障能力,提升在极端场景下应急通信恢复能力,建立“四纵三横”应急通信体系。在空基网络展区,成研院重点展出了该体系中的基于翼龙大型固定翼无人机平台应急通信系统。针对自然灾害救援行动中存在的“人所不能近,人所不能及,人所不能为”情况,中国移动空天地海“四纵三横”应急通信体系通过整合天基、空基、地基、海基等多种通信手段,实现全天24小时在地震、洪涝、森林火灾、海上救援等多场景立体应急通信保障。中国移动自主研发的中移应龙航空专用应急通信基站为该体系核心产品,其中空对地连续覆盖算法极大提升了灾害时对地覆盖范围和通信质量,该技术获得了中国、日本、欧盟、美国4个国家及地区的专利授权。
从2021年四川甘孜雅江县的山火救援、河南郑州水灾的通信恢复,2022年四川泸定地震通信恢复,到2023年福建、河北等地的“杜苏芮”台风抗洪救灾,再到2024年四川多地大规模的洪水应急救援,中国移动“四纵三横”应急通信体系均展现出其高效、稳定、灵活的特点,为受灾区域提供了长时稳定的通讯信号覆盖,有效保障了抢险救灾工作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