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复活”火热 呼唤行业规则
发稿时间:2024-03-19 14:27:00 来源: 北京日报
本报记者 孙奇茹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大潮之下,与已故亲友的“数字生命”重逢,这样的体验已从科幻电影照进现实,甚至已经成为现实生活中一门特殊的生意。近日,一些逝者亲友对于AI(人工智能)“复活”行为的强烈反应,也将这一新生事物推上了风口浪尖。
AI“复活”实现与逝者“对话”
“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不久前,当商汤科技创始人汤晓鸥的数字人出现在年会舞台上时,不少业内外人士都为之动容。两个多月前这位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杰出人物因病去世,令业界扼腕叹息,而今,AI技术让他与人们上演了一场跨越时空的重逢。
让“AI复活数字人”走入大众关注下的还有一位娱乐界名人。在经历爱女去世的打击后,音乐人包小柏日前复刻出“数字女儿”,还让“女儿”在妻子的生日宴会上唱了一首生日歌,不禁令人联想起电影《流浪地球2》中科学家图恒宇借助量子计算机“复活”已逝女儿的桥段。
不仅是科学家、明星,AI“复活”的故事正进入越来越多的普通家庭。“爸爸身体不太好,很想再见爷爷一面,但只有一张发黄的照片,可以吗?”一年前开始投身相关业务的超级头脑团队负责人透露,基于类似的用户需求,他们已为600多个家庭提供AI克隆服务。在其晒出的订单中,一单支持用户与已逝亲人进行视频“对话”的项目花费约9800元。
在电商平台上,搜索“AI复活”,也能发现不少号称提供相关服务的店铺,要价从10元到上千元不等。“照片动起来,不需要说话,50元。让照片开口说话的话,需要提供音频和正面照片,根据时长定价。”店铺名为“照片修复高手”的店主王先生告诉记者。
记者注意到,当前市面上所谓的AI“复活”,其实大多数是AI“复现”,主要是通过人工智能手段,将逝者的形象、声音重新呈现出来,一些商家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将真人“换”上已故亲友的脸,与现实中的亲人进行视频对话。
数字人陪伴吸金力渐显
除了“复活”逝者,利用AI数字人技术为现实中的公众名人、网红博主创造数字分身的应用已然成熟,并已具备不容小觑的“吸金”能力。
近日,一位美妆博主发布了自己的数字克隆人。她每天在自己的抖音短视频平台上都会收到大量私信,粉丝们会向她提出如“能不能帮我推荐一款妆容”“我是某某肤质,适合什么样的面霜?”等各种问题,但因精力时间有限,大量私信她都无法亲自作答。当她基于自己的形象、知识库生成了数字人后,粉丝的类似疑问都可以通过与她的数字人交流获得解答。
每月花几元钱,就能随时与自己喜欢的博主的数字人发消息聊天,还能实时看到她本人的朋友圈,不少年轻人如今愿意为这样的服务付费。
“我们希望数字克隆人不只具有音容笑貌,还有自己的性格,掌握知识和创造力。”小冰公司CEO李笛说。去年,小冰公司启动“克隆人计划”,创作者经身份认证后,可在名为X Eva的手机App上“克隆”自己,将自己的数字人向粉丝发布。据了解,数字克隆人平台目前已吸引超100万名创作者,部分头部大V网红克隆人已实现月收入十万元以上。
“AI亲人”批量落地需过伦理关
新技术的“双刃剑”也令AI数字人在“复活”逝者方面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近日,一些从事AI“复活”生意的博主发布“复活”几位已故明星的视频。视频里,已故明星乔任梁、李玟、高以翔面带微笑,对着镜头说着“其实我并没有真正离开”“我永远都会陪伴着你们”“我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等话语。据媒体报道,乔任梁父亲在网上看到儿子“被复活”的影像后表示不能接受,希望对方尽快下架。
法律行业人士郑先生分析,为保障逝者的人格权益,制作方只有经过逝者继承人的同意才能进行相关“复活”操作。而在乔任梁等已故明星被“复活”的案例中,博主仅仅在收到部分网友呼吁后就选择用AI“复活”这些明星,并未取得逝者亲属的同意。
基于AI“复活”潜在的伦理风险,小冰公司在内部制定了名为“黑镜三原则”的AI技术复生伦理原则:当本人在世时,AI复生项目应当仅由本人自由意志决定;本人不在世的,应当沿袭法律所判定的继承人顺序来决定,并应遵循训练数据最小化原则,避免数据滥用;在上述前提下所产生的“AI复生克隆人”,应该受全社会监督,以确保不滥用。
北京嘉潍律师事务所赵占领律师分析,对于数字“复活”等技术,目前尚未有专门的法律进行规制,相关部门可通过不断“打补丁”的方式出台新规,逐渐完善规制数字“复活”技术的规范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