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原住民”在此!互联网+教育碰出新火花
在线学习、网络游戏、智慧校园……出生于互联网时代的儿童和青少年,从幼年开始就对各种信息化技术习以为常,可谓是第一代“数字原住民”。当互联网遇见教育,会给中小学、幼儿园的课堂带来怎样的改变?在江苏,一场轰轰烈烈的教育信息化变革正在上演。实践证明,互联网走进校园,让孩子们变得更健康、更快乐、更高效,这有赖于“互联网+”条件下人才培养的创新举措。
“网”住知识:为小课堂打开大视野
在江苏省内的许多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学信息化”早已不是一句口号,或是应付“参观检查”的噱头,而是实实在在地扎根于日常教学当中。互联网资源与校内课程的融合,无疑拓展了传统课堂的广度与深度,为小课堂打开了大视野。
“课堂信息化要走向常态化,而不是在某个点上流于形式的运用!”在南师附中新城初中怡康街分校校长叶旭山看来,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具有着天然的优势。数学教师出身的他,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将依托于互联网的大数据题库运用于教学当中。走上行政岗位之后,叶旭山不由自主地开始思考:“如果让学生们带着平板电脑进课堂,会收到怎样的成效?”
2017年,新城初中怡康街分校与企业合作开发了一个线上教学平台,并逐步实现了全校范围内全覆盖式的运用。今天,走进这所学校的任意一个课堂,你都可以看到授课教师在线讲解知识点、分发习题,学生则通过平板电脑终端接收习题、在线答题。教师可以在平台上第一时间收集到学生做题的情况,从而进行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即选择给某个学生进行拓展练习或者根据学生的做题情况进行进一步的知识点讲解。在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平台还能通过大数据分析为每个学生生成错题集,并为其推送有针对性的巩固训练。
“孩子们人手一个平板电脑进入课堂,这原本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最开始我们担心有的家长会不认同这样的授课方式,但在征求学生和家长的意见之后,我们发现大家都很愿意配合,也愿意给孩子购买平板电脑带来学校。”叶旭山说。
平板电脑进课堂,究竟成效如何?孩子每天看着电脑,会不会影响视力?学校初二学生陈劼用自己的实际经历给出了答案。“上课用平板电脑做题不仅更方便,也拉近了我和老师的距离,因为老师可以随时根据我的答题情况跟我进行一对一的互动,这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也更高效。而自动生成的错题集简直就是‘神器’,这节省了我很多时间,可以说是给我减负了!”陈劼说,“至于对视力的影响,我认为不存在,因为智能化的学习方式我节省了很多不必要的用眼时间。”
常州市勤业新村幼儿园大班学生正在通过“玩游戏”认识动物
在幼教领域,互联网也在为小课堂打开大视野。在常州市勤业新村幼儿园,中班、大班的孩子们每周都有一节课15分钟的线上游戏时间。在该园与河海大学合作研发的一款叫作“E-PLAY”课程软件上,孩子们可以近距离的观察和了解200多种动物,可以利用VR技术在模拟社区中生活,也可以在不同的场景中锻炼计算、绘画、阅读等技能。老师和家长也可以登录平台,了解到孩子的游戏情况,从而根据情况给出教育教学方案。
“孩子们的线上学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日常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比如,孩子们在电脑上可以通过音视频、三维建模、问答游戏了解到动物的声、形、貌,而在现实的课堂实践中,他们可以走进幼儿园的科学区制作动物名片。”常州市勤业新村幼儿园园长裴巧琴说。
对于幼儿园教室和管理者来说,这个游戏平台也为教研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撑。“观察孩子们进入游戏模块的频次,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个孩子的兴趣所在。有些孩子非常喜欢玩购物的游戏,那么他(她)很有可能对算术感兴趣;有些孩子则很喜欢去健身区,那么他(她)应该是比较爱好运动和外向的。了解到这些之后,我们就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引导、调节孩子们的行为。”大(4)班的仲老师说。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一款小小的幼儿园课程软件,帮助孩子们实现了幼儿期学习的真谛。